
為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應對時代發展對思政課教學提出的新任務、新挑戰,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致力思政課建設改革,以思政課示范課堂建設為突破,通過教學場域、教學主體、教學形式、教學手段的豐富與變革,創新打造“五維立體”思政示范課堂教學新形態。
“五維立體”示范課堂,以愛黨、愛國、愛社會主義、愛人民、愛集體為主線,圍繞政治認同、家國情懷、文化素養、憲法法治意識、道德修養等重點,通過改革教學場域,創設思政課“理論課堂、第二課堂、社會課堂、企業課堂、網絡課堂五維思政課堂”,形成了五個維度、五個向度,橫向到邊、縱向到底的“五維立體”思政課堂教學范式,全面提升思政課程育人實效。
創新教學方式,“激活”思政課理論課堂
理論課堂是思政教學的主陣地,在價值引領,立德樹人上發揮著重要作用。通過創新改革,“激活”思政課堂教學“密碼”,打破了思政課沉悶、乏味的刻板印象,提升了思想理論課的親和力、針對性。
豐富多元場域,“挖掘”第二課堂
第二課堂以紅色文化、傳統文化、時代文化為依托,注重以文育人、以文化人,利用形式多樣、學生自主參與的專業活動和文體活動,加強思政課與課程思政、活動思政的有機融合,于潤物細無聲處塑造大學生健康向上的價值觀。
深入行業一線,“創建”企業課堂
思想品德修養包含的重要內容是職業道德教育,學生對行業、企業了解不深,職業道德教育就是空洞的說教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企業實踐基地,就是把職業道德教育建在企業里,建在生產鏈上。把生產鏈、知識鏈、育人鏈連接起來,把職業標準、職業規范和職業道德結合起來,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才有了肥沃的土壤。通過企業師傅的言傳身教,更能激發學生勞動光榮、技能可貴的工匠精神和吃苦奉獻精神,對于專業教學更是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。
打通內外壁壘,“聯動”社會課堂
實現知行合一,打破育人的最后一公里。 學院帶領學生走進社會,穿梭于工廠礦山、行走在田間地頭,學習理論、認知國情、砥礪情懷,實實在在感受著新中國70年的偉大歷程與生動實踐,感悟著每一個人心中的中國夢。利用襄陽市53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把《思想道德與法治》課堂開進紅色遺址,開進法院和普法基地,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,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,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飛揚的動力,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。
延展學習空域,“搭建”網絡課堂
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,延展了學習的時空場域,豐富了學習的形式,對于思政課程建設來說,既是機遇也是挑戰。需要我們將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融合,做到“配方”先進、“工藝”精湛、“包裝”時尚,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。讓思政浸潤在時間上無時不有、空間上無處不在、效果上直抵人心。
作者:姚城
原文鏈接:http://xiangyang.cjyun.org/p/419231.html